古詩文網

左丘明人物頭像

左丘明
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華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歲。丘穆公呂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稱“左丘明”,后為魯國太史 。左氏世為魯國太史,至丘明則約與孔子(前551-479)同時,而年輩稍晚。他是當時著名史家、學者與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傳》、《國語》等。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傳》與《國語》二書。左氏家族世為太史,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“如周,觀書于周史”,故熟悉諸國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
典故

  作為太史,左丘明非常關心國家政事,積極參政議政。如魯定公想任命孔子為司徒,打算找三桓進行商議,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見。左丘明說:“孔子是當今的大圣人。圣人一當政, 犯錯誤的人就很難保住自己的官位。您要任用孔子,卻又想和三桓商量,他們怎會支持您的主張呢?”魯定公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:“你怎么知道他們不會同意?”左丘明笑了笑,回答道:“從前,周朝有個人很喜歡毛皮大衣,同時也很喜歡美味肉食。他想做件價值千金的皮大衣,于是就去和狐貍商量,直接向狐貍索要皮毛;他想辦桌味道鮮美的牲祭,于是就去同羊兒商量,直接向羊索要羊肉。話還沒說完,狐貍和羊兒便都躲藏了起來。因此,五年過去了,這人一件皮大衣也沒做成

影響

  左丘明的品行和對人類歷史的偉大貢獻,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。左丘明逝世不久,人們即將他著述過的地方稱作“左傳精舍”,予以保護,并代有修葺。

  漢初,肥城置縣伊始,就在縣城興建了“左傳精舍”,并立重修碑以志。公元1~6年(漢平帝時),《左傳》初立學宮。公元25~56年(東漢建武年間),《左傳》復立?!逗鬂h書·鄭興范升、陳元、賈逵、張霸列傳》載:陛下知丘明至賢,親受孔子,而公羊傳谷梁傳聞于后世,故詔立《左氏》。晉夏侯湛賦詩贊左丘明曰:“世亂讒勝,君子道憂。丘明達圣,致志《春秋》。微言逃難,旁行不流。庶幾斯文,希志訓猷?!?/p>

  公元637年(唐貞觀二十一年

生平

  左丘明(約公元前502年~約公元前422年),姓丘,名明,(一說復姓左丘,名明),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(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)人。 史學家。因其父任左史官,故稱左丘明。為炎帝后裔,是姜子牙的子孫,世代居住在齊國的都城營丘(今山東臨淄一帶)。為逃避災難,全家人先到楚國,后又輾轉來到魯國,左丘明博覽天文、地理、文學、歷史等大量古籍,學識淵博。任魯國左史官,在任時盡職盡責,德才兼備,為時人所崇拜。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,有《左氏春秋》和《國語》兩部史學巨著。曾任魯太史,與孔子同時或略早于孔子。左丘明晚年雙目失明,因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,記誦、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,口耳相傳,以補充

思想

  左丘明很重視禮的作用。他認為禮是治理國家、安定社會、造福人民的依據和手段,也是“君子”必須遵行的規范;作為一個君子,首先要把禮和義放在最重要的地位,“君子動則思禮,行則思義,不為利回,不為義疚”(《左傳?昭公三十一年》)。意思是:一思考問題就要想到禮,一做事就要考慮到義,不為利而喪失意志,不為義而感到內疚。體現禮的眾多禮節也要和義結合,對失禮行為持堅決批評的態度。

  受重禮思想的影響,左丘明特別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。這些修養包括忠、孝、信、義、讓等。他認為忠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德,忠的首要涵義是忠于國君:楚國的子囊在國君死后還不忘給他增加好名聲,在自己將要死的時候不忘保

生卒年推斷

  根據存世的劉向《別錄》佚文“左丘明授曾申”,以及陸德明《經典釋文.序錄》所記“左丘明作《傳》以授曾申”等史料判斷,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約與孔子晚年弟子曾參及曹恤等人大致相當。即左丘明在年齡上應為孔子的孫子輩,而約生于魯定公在位的中期;而據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二書對于歷史人物的稱呼來看,可知左丘明應當卒于魯元公在位時期,即公元前五世紀晚期。

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。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
歸宿

  左丘明,春秋末年魯國人,曾任魯太史,著有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史——《左傳》和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——《國語》。其驚世名著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中外馳名,被譽為 “ 百家文字之宗、萬世古文之祖 ” 。 古人謂之 “ 先儒 ”“ 先賢 ” ,史學界推其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。經過初步開發,景區高標準、高起點修復了左丘明墓、碑、牌坊等,規模宏大,甚為壯觀。左丘明文化紀 念館,內有大量珍貴文物,對研究左丘明史學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。

  然而千百年來,史學界對左丘明的姓名及其里籍、墓地等,卻多有不同見解,有說棗莊嶧城人。2000年9月2日至4日肥城市舉辦了全國首次左丘明文化研討會,

評價

簡述
  左丘明知識淵博,品德高尚,孔子言與其同恥。曰: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;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?!?br />  漢代太史司馬遷稱其為“魯君子 ”。
  647年(唐貞觀二十一年)李世民封左丘明為“經師”,墓前建石坊。
  1530年(明嘉靖九年)明世宗封左丘明為“先儒”。
  1642年(明崇禎十五年)朱由檢封左丘明為“先賢”。

詳述
  為人品格
  左丘明品德高尚,胸懷坦蕩,深得魯侯器重?,F存于孔府檔案館的《左傳精舍志·薦圣圖》載:“趙師圣云: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,將召三

家族歷史

家世淵源 學識淵博
  相傳,左丘明是齊開國之君姜太公的后代。西周建立后,周公分封諸侯,姜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封于齊,都于營丘。姜太公死后,嫡長子丁公繼位,小兒子印依營丘居住,改姓為丘。丁公死后三世,哀公即位。這時,紀國的國君與他不和,遂向周王進讒,挑撥哀公和周王的關系,致使周王一怒之下烹煮了哀公。哀公的弟弟靜被立為諸侯,即胡公。哀公同母之弟山不服胡公,組織同黨率領營丘的人馬殺死胡公,自立為國君,是為獻公。當時,印的后人婁嘉被迫隨山參與了此次宮廷之爭。斗爭雖取得勝利,但骨肉相殘,又背著弒君的罪名,婁嘉擔心禍及己身,于是離開齊國投奔到楚國,出任楚國的左史官。那個時代的官職,往往是父死

猜您喜歡

蔡琰

蔡琰,字文姬,又字昭姬。生卒年不詳。東漢陳留郡圉縣人,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。初嫁于衛仲道,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,后值因匈奴入侵,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,嫁給匈奴人,并生育了兩個兒子。十二年后,曹操統一北方,用重金將蔡琰贖回,并將其嫁給董祀。蔡琰同時擅長文學、音樂、書法?!端鍟?#183;經籍志》著錄有《蔡文姬集》一卷,但已經失傳?,F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《悲憤詩》二首和《胡笳十八拍》。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,但“文姬歸漢”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。

嚴忠濟

嚴忠濟(?— — 1293),一名忠翰,字紫芝。長清(今屬山東?。┤?。嚴實之子。元太宗時襲父職為東平路行軍萬戶。從元世祖攻宋,有戰功。至元二十 三年(一二八六)授中書左丞, 行江浙省事。其人儀表不凡,長于騎射,襲父職任東平路行軍萬戶。元世祖忽必烈攻宋,忠濟奉詔率兵進軍,所戰多捷。人千其威權太盛,被召還京。他治理東平時,讓當地豪紳代屬下和百姓繳納所欠賦稅。卸職后,豪紳們向他討債,忽必烈聽后為他償還。至元二十三年,特授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行浙江省事。因年老,辭不就。能曲,明·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將其列于"詞林英杰"一百五十人之中?!督鹪⑶蜂洿嫫湫×疃?。

朱元璋

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(1328年—1398年6月24日),字國瑞原名重八,后取名興宗,濠州鐘離人(今安徽鳳陽),明朝開國皇帝。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,神威英武,收攬英雄,平定四海,納諫如流,求賢若渴,重農桑,興禮樂,褒節義,崇教化,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,前所未有。但他性格嚴明,晚年偏好誅殺,使得一代開國元勛很少有善始善終者,這是他的缺點。

謝應芳

謝應芳(1295~1392)元末明初學者。字子蘭,號龜巢,常州武進(今屬江蘇)人。自幼鉆研理學,隱白鶴溪上,名其室為“龜巢”,因以為號。授徒講學,議論必關世教,導人為善,元末避地吳中,明興始歸,隱居芳茂山,素履高潔,為學者所宗,有《辨惑編》、《龜巢稿》等。

謝尚

(308—357)東晉陳郡陽夏人,字仁祖。謝鯤子。博綜眾藝。王導辟為掾。襲父爵咸亭侯。庾翼鎮武昌,數詣翼咨謀軍事。遷南中郎將、豫州刺史。為政清簡,有政績。穆帝永和七年,桓溫使尚率軍屯壽春,進號安西將軍。八年,為苻健將張遇所敗,降為建威將軍。后拜尚書仆射,復為豫州刺史,出鎮壽陽。收容鄴都流離樂工,并制石磬,東晉始備太樂。官至衛將軍。卒謚簡。

日本免费三级在线观看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电影影院 - 品赏网